人海,太人海了
Tuesday, January 23, 2007
满城尽带黄金甲刚刚看过了,这么多年,从来没有在电影院看过张导的作品,想想也是有点说不过去。
从一个摄影师走到今天,张导似乎是划了一个圆圈,又回到了原点。对颜色的关注,在张导的影片中一直是存在的,但是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,确实已经成为一种执着。
有些人眼睛盲了,于是听觉变得异常发达;有些人不能说话,于是更多地注重对事物的观察。对颜色超级执着的结果,不免使电影其他方面的特性大打折扣,正所谓,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。
拍古装片不能光有场面和效果,有人在这里栽了大跟头,这个问题张导显然是认识到了,于是乎一力加强戏剧性,把大剂量的“戏剧性元素”注入场面和效果,具体的办法就是弄出一个“雷雨”的影院版。
“雷雨”恐怕没有什么不好,如果说“雷雨”不好,那么整个中国戏剧界只怕都要拍桌子,但是“雷雨”怎么移植到电影院里,还是要讲个方式方法。现在的状况,好比“雷雨”的身上长出一支“指环王”的胳膊,不免看起来有些怪怪的。
此外,这个所谓的悲剧要传达怎样的讯息?我有点不得要领。古人云,无规矩,无以成方圆。在影片里,规矩被阐释为自然法则,而偷情,则是对这个规矩的玷污,如同影片最后一幕所示。但情难道不也是自然法则之一?古人并没有说方圆究竟怎样,只是说规矩乃是方圆的尺度,由矩、规而得方、圆。人定下的方桌,不也要建筑在由情所堆筑的圆台上?礼和情的冲突,古人一直试图调和,最好是发乎于情,止乎于礼,而不是一味的镇压。只是情的壮大,有一个不受礼束缚的倾向,“雷雨”的悲剧要素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对礼的再认识。这个,我觉得影片反思的还不够。
这些冷言冷语,也许对于张导的一番苦心是不公平的,毕竟现在的观众也许已经忘了曹禺,再普及一下绝对不应该是坏事。我真正对于张导的不满,也确实不在这个方面,而是其它两点,演员指导,场景调度。
某些演员普通话说不清楚,这个我忍了;但是表演不到位,场景调度马马虎虎,只能是导演的责任。整部影片,不论是从叙事,剪接,还是对摄影机的运用,都没有看出任何新意。让我举出例子,那是很难,因为平庸是没有办法例证的。
但是话又说回来,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张导操心,那么多场景设计的细节,要一一核实,那么多盆黄菊花,要仔仔细细码在场子上,那么多标枪,都要一一涂成金色,还剩下多少时间来考虑表演和场景调度?不是说张导没这个能力,我估摸他是在想,在这些事情上,我就算是用了心,你观众能看得到吗?能给我鼓掌吗?
人海战术,这个一向是中国特色,现在用在屏幕上,可谓是构成了一个“人海美学”。其大意是,无论是怎样无聊的事情,有十万个人来做,那就成了壮举;无论是怎样无聊的东西,同时在你面前堆上十万件,那也就成了艺术。
一万名将士被屠杀了,尸横遍地,可是不知怎地,我觉察不到一丝残酷,因为这些人都没有面孔,没有名字,他们从哪里来?往何处去?为什么会死在这里?死,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?人海,毕竟还不是人性。
edit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